密云县
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2018年山东省仍然是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风向标省份,在累计装机和增速上有望都实现全国最大。
从解决脱贫向倡导共同富裕的纲领变化,必然带来操作思维和手段的相应变化,建立高标准的准入门槛、向规模光伏企业倾斜则成为最重要的变化。扶贫的数量在减少但难度在增加,需要实力雄厚的企业支持。
一般有四五亩地、一个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光伏电站扶贫模式的扶持,每年的家庭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扶贫就是中国共产党再次强调共同富裕的纲领,就是在打造适合中国特色的合理社会结构。参考资料:《光伏扶贫2.0打造可持续脱贫模式》《扶贫37935户协鑫光伏扶贫电站总量全国第一》《世界上最穷的那些人,准备对我们做什么?》《中利集团:创新三代农业光伏精准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新闻办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进展成就举行发布会》《协鑫:光伏扶贫筑梦美丽乡村》《破解光伏扶贫落地之难》《全民光伏时代正式来临!》《光伏扶贫空间广阔》《通威集团刘汉元:光伏扶贫项目 应适度集中化、规模化》红炜2018年4月8日。过去三年,中利集团在江苏、山东、青海、宁夏等地共建设了370MW农业光伏示范基地,帮助了20多个贫困村1.3万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光伏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出现,给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
社会结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橄榄型社会结构被证明是有利于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结构。通过过去五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800万人。光伏技术专家介绍,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后需要定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对光伏组件表面灰尘进行清洁,才能确保其处于最佳发电工况。
陈康平说,政府可结合贫困户整体搬迁项目,对集中安置的新建农居统一配套规划建设屋顶光伏扶贫电站。光伏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光伏组件,再配合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为了实现扶贫的承诺,只能优先保障扶贫资金拨付,造成现金流紧张,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10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为例,约需要15亩成片土地,政策规定光伏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宜林地,光伏与农业、林业融合发展缺乏政策引导,扶贫光伏电站难以获取建设场地。
山东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对记者表示,虽然户用扶贫光伏电站补贴部分由电网进行垫付基本实现按时拨付,但地面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补贴拖欠比较严重。彭澎建议政府在扶贫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前述光伏业内人士说,虽然当前贷款已经成为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初始投入的主要途径,但面临门槛高、额度小、审批慢、通过率低等问题。面对如此资金需求,光伏扶贫项目初始资金筹措显然存在不小的压力。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钟宝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一些地方,光伏扶贫电站是建设起来了,也在发电赚钱了,但如果光伏组件质量存在问题,再过几年发电效率就会明显降低,五年、十年之后很可能就成为了摆设,这些问题需要提早预计到并解决好。以山西忻州为例,户用分布式光伏名为备案,实际仍被需要在市级发改委盖章审批,电网则要求必须凭备案盖章回函办理并网,手续办理长达一个月以上,落造成部分电站建成不能及时并入电网而闲置浪费。
钟宝申说,一方面,由于贫困户、贫困村自筹资金能力有限,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不足,无法满足电站投资需要。在他看来,如果以领跑者标准作为光伏扶贫的门槛,通过先进技术指标对厂商进行评选,质量高技术先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更有保障,能确保光伏扶贫项目长达25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收益。华能沾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企业在山东沾化利用当地的盐碱荒地,实施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建成全国首个应用了60片310W高效组件产品的100兆瓦扶贫电站。缺钱缺地配套滞后光伏电站属性决定着初始投资较高,以当前光伏扶贫普遍采用的户用和村级电站两种模式为例,钟宝申介绍,若以每瓦6-8元计算,十三五期间要建成15吉瓦的扶贫光伏电站,总资金需求为900亿至1200亿元。
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光伏电站远程集控管理平台,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柏兴认为,可以积极探索光伏+新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用产业融合、立体发展的方式,解决电站用地问题
提升电站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一扶贫项目,每年固定提供12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当地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工作。
换句话说,光伏电池组件等设备的性能决定着光伏发电的能力。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光伏电池。为了实现扶贫的承诺,只能优先保障扶贫资金拨付,造成现金流紧张,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钟宝申说,一方面,由于贫困户、贫困村自筹资金能力有限,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不足,无法满足电站投资需要。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作为扶贫工作的一种新途径,光伏扶贫快速推进的同时,在标准、质量、资金、运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扶贫效果,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改变这一局面。前述光伏业内人士说,虽然当前贷款已经成为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初始投入的主要途径,但面临门槛高、额度小、审批慢、通过率低等问题。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陈康平认为,可参照国家光伏项目领跑者计划实施办法对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企业资格把关,保证光伏扶贫电站质量安全和投资收益。在资金制约的同时,建设场地、电网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在阻碍光伏扶贫项目落地。
在落地选址方面,业内专家认为,应因地制宜推动扶贫光伏电站选址,适度放宽扶贫光伏电站用地门槛。这意味着,若以300瓦光伏组件安装户用扶贫电站,每户每年可增收近500元。
此外,光伏扶贫电站单体规模小、建设分散,大型龙头企业参与度较低,建设均以县为单位进行招投标,大量缺乏光伏建设经验的初创企业以低价中标方式参与扶贫光伏电站具体建设实施。面对如此资金需求,光伏扶贫项目初始资金筹措显然存在不小的压力。
缺钱缺地配套滞后光伏电站属性决定着初始投资较高,以当前光伏扶贫普遍采用的户用和村级电站两种模式为例,钟宝申介绍,若以每瓦6-8元计算,十三五期间要建成15吉瓦的扶贫光伏电站,总资金需求为900亿至1200亿元。与此同时,他告诉记者,还应该鼓励企业开发更易维护、可自查、可自洁的设备,减少运维频次。引入光伏领跑者标准的好处并非仅有保证质量。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模式,以光伏电站资产及收益作为抵押条件发放贷款;政府采取贴息等方式调动金融企业参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社会资本缺乏参与光伏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成为主要资金来源。以10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为例,约需要15亩成片土地,政策规定光伏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宜林地,光伏与农业、林业融合发展缺乏政策引导,扶贫光伏电站难以获取建设场地。
一些贫困户由于缺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难以及时对光伏电站进行维护。中国电器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揭敢新说,在光伏扶贫中采用领跑者指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让村民的收益更有保障,甚至增加收益,增强扶贫效果,实现多方共赢。
低价中标带来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偷工减料降设备成本,甚至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开展用户培训,积极向用户普及运维知识,提高贫困户自我管护能力。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钟宝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一些地方,光伏扶贫电站是建设起来了,也在发电赚钱了,但如果光伏组件质量存在问题,再过几年发电效率就会明显降低,五年、十年之后很可能就成为了摆设,这些问题需要提早预计到并解决好。运维粗放补贴拖欠即便历经重重挑战落地,光伏电站运维期间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扶贫效果。在部分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提升进程和电网企业配套滞后,农村电网线路质量差、电压等级低、停电多有发生,光伏电站并网时对电压等参数影响较大,难以满足并入电网的要求。此外,部分地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程序复杂,拖累实施进度。
此外,光伏行业普遍存在的补贴拖欠问题在扶贫光伏电站同样开始显现。在他看来,扶贫光伏电站建设时就要明确设备生产企业、建设企业、电网企业及所有者分别承担的运维责任和违约后果。
钟宝申认为,完善扶贫光伏电站售后服务和运维体系,首先要明确运维责任主体,完善运维体系。光伏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光伏组件,再配合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探索光伏+新模式除了进一步规范设备质量及建设工程,资金缺乏、电网配套滞后等同样亟待解决。光伏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光伏电站对日照及电网设施有较高要求,因此扶贫光伏电站建设场地与农林用地冲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